欢迎来到 半岛体育 官网!

奋斗者·正青春|黄康华:逐梦工程机械制造的“80后”

作者:半岛官方下载地址     更新时间:2023-12-12 11:39:35

  在广西美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现代化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行着,其生产的履带移动颚式破碎站、圆锥式破碎站、反击式破碎站等装备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将一片透风漏雨的租赁厂房,发展到拥有十几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群的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行业有名的公司,“80后”黄康华逐梦不息。

  黄康华学的是中文,大学期间在机械企业打工、实习时对机械制造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转行”进入机械制造领域。2009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老乡凑了14万元,在南宁创立公司,从事矿山机械制造。“当时我们没固定的生产厂房和办公场所,也没有充裕的资金,先后经历了5次搬迁。”黄康华回忆创业的艰辛。

  2011年在国外,黄康华首次接触到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这款灵活方便、机动性强,犹如一个可移动的中小型破碎加工厂的高性能设备,让黄康华“惊呆了”。他决定全面停止矿山机械生产,把前期创业收益全部投入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研发生产中。

  破釜沉舟的背后,是黄康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当时,国外进口设备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国内广泛使用固定破碎筛分设备,生产周期长,重复使用率低。黄康华感到,随国家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各行业对环保需求日益提升,物料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见都没见过的设备,学中文的能产出吗?”黄康华说,“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强烈,但我看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黄康华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边摸索边学习,终于研发出第一台移动破碎机,并成功卖给了一家采矿企业,这极大鼓舞了大家的信心。之后公司陆续接到订单,团队按照每个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和技术积累。

  然而,他们当时生产的设备和知名品牌放在一起,差距明显。为此,团队到国外考察学习,在产品设计、真实的操作、耐用性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研发出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矿山开采及尾矿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固废再生利用等多个领域,并以创新开发的直驱技术,实现高效生产、低碳排放。

  针对国外进口的液压驱动系统“水土不服”,以及进口零部件面临技术壁垒、价格高昂、维护困难等问题,他们还成功研发出外接电驱动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迅速打开了销路。2020年和2021年,美斯达产品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

  破碎主机是组成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的“核心部件”,此前这一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价格一度占到整机成本近一半。“我们经过科技攻关制造出自己的主机,将设备价格降到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更早应用绿色能源,损耗更低。”黄康华说。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的“密码”。目前,美斯达科学技术研发团队近100人,研发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记者了解,美斯达移动破碎筛分板块产品的出口业务正迅速增加,今年企业国际业务量有望突破3亿元。黄康华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围绕核心业务,推动南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物料处理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施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地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重视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半岛体育(BOB)官方下载-地址 |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11010310号-23 营业执照

豫公网安备 豫ICP备11010310号-23

发短信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