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亮剑》楚云飞和李云龙从认识开始,尽管彼此惺惺相惜,但斗法就没停过,大都是李云龙占便宜,为什么楚云飞终于逮到机会将独立团的部队缴械,最后却又将缴获的武器归还了李云龙?
《亮剑》楚云飞和李云龙从认识开始,尽管彼此惺惺相惜,但斗法就没停过,大都是李云龙占便宜,为什么楚云飞终于逮到机会将独立团的部队缴械,最后却又将缴获的武器归还了李云龙?
不过这么说不是太确切,因为被楚云飞358团缴械的,并不是独立团的部队,而是受独立团指挥的石岗区小队,还不是八路军的正规军,只是区一级行政区所属的地方部队,比县大队还要低一级。
要是独立团的部队都能给楚云飞逮到机会缴械,那李云龙还混个什么劲?即使是区区一个区小队,从兵力规模上说,最多也就一个连,可358团居然派了三个连去伏击,不但数量上是三比一的优势,正规军和地方部队之间的整体战斗力差距更是大,完全是牛刀杀鸡。
李云龙独立团那时正经编制的兵力已达到八千人,这八千人可不算石岗小队这种地方武装。别说楚云飞的358团,就是阎长官要想打独立团的主意,至少得动用晋绥军军级规模的部队,还得防着独立团打不过逃得掉呢,想缴独立团的械,做梦去吧。
我们现在看多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觉得过于强调这方面务虚的东西,没什么意思,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部队总体来说,承平日久,在和平大环境下时间太长,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确实存在做的流于表面,过于浮夸的问题。但是在战争年代,政治思想工作的确是使我军明显优于其它各类旧式军队的法宝,也是让人民军队产生脱胎换骨般战斗力的先进方法。
这一点,恰恰就在楚云飞所在的晋绥军,有着强烈对比的例证。晋绥军在抗日战争当中,作为一支旧式的地方军阀部队,在类似部队、尤其是北方旧军阀部队里,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强的了,这支军队因为阎长官是老同盟会员,原始的家国情怀教育还是有的,后来阎长官割据自治,也很注重斯人守斯土的狭隘地域主义教育,应该说这支军队面对山西家乡被侵略,思想工作还是相当有基础的,可惜军阀部队就是军阀部队,在忻口会战、太原会战这些主场战事里,这支军队所表现出的战斗力,也就只能说这是一支比另外的地方军队相对略强一些的军阀部队而已。在中央军和八路军的帮助下,才勉强保住晋南一小块地方没有被日军占领,说起来总算山西全境没有完全沦陷。阎长官本人也想到自己军队的局限性,于是开始与我党合作,编练山西青年决死纵队,政工干部全部由我党委派,最后发展到四个纵队五十个团,占晋绥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之后在山西,晋绥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就是这四个决死纵队,这支新军的战斗力和精神面貌,也确实明显强于老晋绥军,阎长官也还是为了这四个纵队的主导权,才发动十二月事变,但他没有料到这些部队的政工力量,实际上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部队的领导权,所以反而导致四个决死纵队先后公开倒向我党,成为八路军的一部分,一直发展到今天第14集团军的班底。
而仍旧在阎长官完全掌控下的老晋绥军部队,阎长官也不是没有想过别的办法,既有像利用楚云飞一样,山西籍外出学习归来的干将,也有日本投降后招收的日本军官当战术教官,只是晋绥军军阀部队的本质,思想根源不动,边边角角的改变就没什么根本性作用,更不会有脱胎换骨式的改观。楚云飞358团装备和训练水平在整个晋绥军系统里算是一流的,一个团从出场起就是五千人马,完全是一个加强团,比很多部队的一个旅都不会差多少。可是战绩上,依然没什么值得一提之处,除了能够固守自己的防区,基本也不会主动去招惹日本人。
钱伯钧率一营叛变,这还是358团的头号主力,独立团才用多少人就把他们解决了?一个营的武器装备就给李云龙全收缴了,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所以,就凭358团这种部队也能一本正经到去将独立团的部队缴械?按照这一个逻辑,是否也该说358团也被黑云寨的土匪给缴械了?
1945年,苏联红军及美英盟军已经攻入德国本土,德国的战败已经指日可待。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也频频失利,美军已经打到了日本本土的家门口。迫使日军不得不从中国战场、以及东北抽调兵力加强本土防御力量。所以在华北的日军兵力紧缺,只好放弃了一些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集中守备重点地区。而楚云飞正是利用这一机会,率部进入安化县城,并将县城附近的八路军石岗区小队缴械。
抗战时期的县大队、区小队等地方武装,只能算是脱产民兵,受八路军正规军节制,主要负责保卫本县、区安全,配合主力作战。石岗在独立团防区之内,所以石岗区小队就归独立团指挥。
当然,楚云飞收缴石岗区小队的武器,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可不稀罕区小队那几十条破枪,他是为了钓李云龙前来,才这么做的。楚云飞与李云龙虽然分属国共两方阵营,政见不同,但楚云飞一直对李云龙十分欣赏,惺惺相惜,总想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
此时楚云飞踌躇满志,他的358团马上就要扩编成师,自己也已经被内定为师长。而李云龙因为血洗黑石寨之事,被降为了营长,楚云飞觉得这是个劝降李云龙的大好时机,所以想借李云龙前来向他讨还石岗小队被缴枪械之际,先礼后兵,不行就对李云龙来硬的。
当他听说李云龙只带了段鹏一人前来时,大喜过望,觉得此事有八成的把握。谁知两人见面,楚云飞刚把许诺李云龙为少将副师长的话说出口,就被李云龙给怼了回去,让楚云飞好不尴尬。软的不成,只好来硬的。于是楚云飞只好采用第二套方案,最传统的鸿门宴模式,乘喝酒之际,摔杯为号,强行拿下李云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云龙对此早有准备,和段鹏一起身上绑满炸药,立马震慑住了楚云飞和他的手下,最后楚云飞只好礼送李云龙出境,并如数奉还石岗区小队被缴的枪械。在这番的较量中,楚云飞又输给了李云龙。 也算楚云飞识趣,没有和李云龙的独立团发生冲突,否则358团很有可能会被独立团吊打。
到那个时候双方互相戒备的心理已经很严重,楚云飞必须找到一个李云龙不得不来358团赴“鸿门宴”的办法,而以八路军对武器的看重,一支区小队的几十条枪绝对是很大的事,谅李云龙也不会不来。只要把李云龙诓到安化城的358团团部,除掉李云龙这个心腹大患,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至于为什么最后又归还了这批武器呢?楚云飞所部已经是得到美式装备的精锐,哪里看得上区小队这几十条破枪,如果不还,反而给了李云龙赖账的口实,一个主力营2000人的武器装备和一个区小队的几十条枪,绝对没可比性,这个帐楚云飞还算的明白。
更重要的是鸿门宴的破产,李云龙来倒是来了,却是跟段鹏在腰里缠着炸药来的,楚云飞也无可奈何只能见好就收。枪虽然还了,但是事情远未结束,后面还有李云龙把伪军和晋绥军一起缴械的报复行动,来而不往非礼也,倒是当年微妙局势的真实写照。
如果楚云飞是直接针对八路军正规部队的话,李云龙就肯定会乘机反击,大开杀戒了。此时独立团已经有八个营七千多人马,兵强马壮,可完全一举消灭358团,即便做不到全歼,至少可以重创。对这一点,楚云飞还是很清楚的,所以他袭击的目标是地方武装石岗区小队,而且只缴械不杀人,就说明楚云飞还不想和独立团彻底撕破脸。
这一事件是通过独立团代理团长兼政委赵刚的谈话来介绍的,李云龙由于擅自剿灭黑云寨和刀砍俘虏被降职为营长,但实际上还是独立团的一号首长,没事就端起酒碗喝上二两,一边听听赵刚“汇报工作”: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已经攻入德国本土,希特勒快完蛋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也频频得手,轰炸机航程完全覆盖日本本土,小日本也快撑不住了;最关键的信息是,楚云飞的部队进了安化县城,并且对石岗区小队动手了。
此时,日军慢慢的开始全面战略收缩,放弃一些外围据点,楚云飞的部队这才顺势接管了安化县城,而日军却只能“默认”这一事实,却无力反击,说明华北日军确实已经大势已去。精明如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样的战将,都已经在着手考虑日本人战败以后的部署了,这叫未雨缪绸,李大营长在地图上标明了犬牙交错的局势,每天都在研究,而楚云飞则直接出动三个连将石岗区小队缴了械。而楚云飞选择在这个时机拿这样的地方武装开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是“一石三鸟”,并且给自己也留有余地,毕竟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哪一方也不愿意承担挑起“摩擦”的罪名。
第二就是试探李云龙目前对独立团的掌控力。事件发生后,赵刚曾经派人去跟楚云飞交涉,楚云飞竟然回答他对独立团只认李云龙,意思是如果要谈判,就得让独立团的当家老大李云龙来,一方面这是楚云飞故意藐视八路军总部将李云龙降职命令的权威,因为赵刚才是明令的代理团长;一种原因是在观察被降职的李云龙在独立团还有没有权威,楚云飞很清楚,独立团只有在李云龙率领下,才是真正的大敌。
第三,也是提醒李云龙不能欠帐不还。李云龙在358团1营准备反水的时候,出兵帮忙平叛顺便缴获了1营的全部装备,事后楚云飞多次讨要,李云龙一味装聋作哑, 还一口一个楚兄的叫着,楚云飞翻不得脸窝着一肚子火。将石岗区小队包围缴械既是一种报复,也是一种提醒:李大团长 , 欠我那一个营的装备该还了。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李云龙的老首长、陈赓,与楚云飞的老长官阎锡山、史泽波之间,确实发生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冲突。
那是抗战刚刚胜利,毛主席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之时。为了反击阎锡山部对晋东南解放区的蚕食,亲自指挥陈赓的太岳纵队、的太行纵队、陈再道的冀南纵队,在上党地区对阎锡山部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作战,史称“上党战役”。
此役阎锡山11个师及1个纵队遭到沉重打击,被歼3.5万人,其中被俘3.1万人,几乎占晋绥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光俘虏的将官就有27人。
所以,楚云飞所在的晋绥军,根本不是刘邓部队——也就是李云龙独立团所在的129师的对手,阎锡山经上党之败只能请中央军进入山西,才能勉强维持战局。楚云飞的358团就算是晋绥军的精锐,恐怕也没有力量将独立团的部队缴械。